第72章 西北有孤忠_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
顶点小说 > 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 > 第72章 西北有孤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72章 西北有孤忠

  在朔方以西的三千里外

  沙州,敦煌

  归义军节度使(自称),瓜州、沙州刺史,张淮深

  正伏于案前,看着手中。来自瓜州、肃州的军报。

  回鹘人和吐蕃人越来越嚣张了

  距离敦煌腹地不过二百里的瓜州,已然沦为归义军和甘州回鹘相争的战场。

  气急之下,已经四十的张淮深连声咳嗽,忙用茶压下。

  说起来,自从张议潮在长安逝世后

  (宣宗逝世后,朝廷猜忌归义军,趁着张议潮之兄、张淮深之父,在长安作为人质的张议谭死后,要求张议潮入长安为人质。张议潮最后死在长安,张淮深成为归义军实际掌舵人,但朝廷却不愿承认他节度地位,张淮深只能自称节度。)

  张淮深一直如履薄冰,回鹘、吐蕃、吐谷浑、龙家等部落卷土重来。

  他继位后,再次举起叔父留下的旗帜,向东“讨番开路”,亲自率军攻打瓜州、肃州回鹘。

  张淮深本人亦是猛将,领陌刀甲士先登城楼,连克瓜、肃、甘、凉四州,一度和唐廷西北藩镇接壤。

  但好景不长,一方面,此时王黄起义如火如荼,朝廷根本无暇西顾,策应支援。另一方面,唐廷也的确怕极了这些能打的藩镇,不仅没有加授张淮深为河西节度使。

  反而派出了由文官担任的河西都防御使,跑来摘桃子。

  结果自然是显而易见的

  唐中央派出的虾兵蟹将,根本没办法在河陇站稳脚跟,到乾符六年时,就被吐蕃和回鹘人赶走。

  反而连累归义军再一次陷入窘境当中

  龙家(部族名)盘踞肃州,回鹘盘踞甘州,凉州被吐蕃反攻。

  紧接着,黄巢入长安,泾原、凤翔等京西北藩镇全部东调

  吐蕃军阀进一步席卷西部诸州

  屋漏偏逢连夜雨,这事也有李业的责任

  他当初在咸阳接纳从长安逃出的士民,却没成想,其中有一个特殊的人。

  张议潮之子,张淮鼎,原本是作为人质留在长安的,但因为黄巢入长安,张淮鼎趁乱逃出,改名易姓,居然逃回了西北。

  这下,让张淮深的地位更加尴尬。

  张淮鼎联合张家的“外戚”李氏,企图让张淮深交出权力,原本团结的归义军内部,却因为继承人争端,开始分裂。

  夜色将近,张淮深看着幽幽灯火,暗自叹息

  当初叔父离开敦煌时,对他再三嘱咐,要谨守河西六州之地。

  如今,归义军却节节收缩,自己的身体也愈加不虞,若是就如此去见叔父,又该怎么交代呢?

  就在此时,门外突然传来声音

  “节帅,衙将康通义求见。”

  康通义是昔日跟随张议潮东征的大将,康通信之弟。康通信在和吐蕃人的战斗中阵亡,其弟就成为了归义军中有数大将,替张淮深约束衙军。

  听闻手下大将夜中参见,张淮深以为有大变故,连忙相招。

  稍许,一名虎背熊腰的中年将佐入内,拱手禀报,面上却难掩喜色。

  “节帅,官军西进了!”

  “官军西进?”

  张淮深先是一喜,随即又沉默下来,迟疑问道

  “据我所知,巢贼之乱尚未平定,官军何来余力西进,再说......”

  此时的归义军还不知道东边的情况,以为黄巢起义仍在持续。

  而且,张淮深本人,是吃过长安中枢好几次亏的,就连现在,身上节度使都是自己宣称的,没有朝廷授予。

  他还打算派使者入朝请节呢

  就这样的朝廷,哪里会顾虑到什么河西六郡,什么安西旧民?

  结果,康通义却是摇头,兴奋到

  “末将原先也是不信,上月,末将部下在瓜州截到一支泾原来的商队,获知消息,现在巢贼已然伏诛,中原里,一个唤作李业的宗室功臣,受封天水郡王,主动向圣人请缨西征河陇,已经拿下会州,剑指兰州、凉州!”

  “一开始末将还不相信,待从其他商队也是如此印证后,方才确定。”

  “这天水郡王,原是勤王军中一等一的名将、强军,如今率兵西向,那些个河陇蕃贼必不能当,河陇光复在望啊!”

  张淮深闻言,心中震惊之余,亦是波澜起伏,忽得站起身来,连呼吸都有些紊乱。

  他明白对方话中之意

  以前叔父和他,两次东征,讨番开路,都打到了凉州,但却都没有守住。

  很大原因就是势单力孤,没有外援

  宣宗朝时,有官军西进策应,还好,到了懿宗以后,朝廷事实上已经放弃了西北。

  归义军只能依靠薄弱军力,同时对抗河西周边众多异族

  而现在,李业的西征,一下子改变了河陇地区汉藩对峙的力量对比。

  如果自己此时率军东征,和李业东西夹击

  打通河西走廊,绝非难事!

  不过,在此之前,也得先和对方取得联络吧?

  张淮深平息心境,眼光重新看向同样激动的康通义

  还是摇头叹道

  “不行......你有没有想过,我们和这位天水郡王从来没打过交道,别人到底想干什么,是怎样人都不知道。”

  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这也怪不得张淮深谨慎,他是真的吃过不少亏了。

  当初自己率军一路打到凉州,和朝廷接壤,结果呢?

  人家直接派了个都防御使过来夺权,到时候归义军反而混得不如东征之前了。

  谁知道李业是个什么态度呢?

  万一对方只是想夺下会州以南的渭、秦两州,并不想继续往西,收复河陇呢?

  最后,张淮深还是选择先让人去试探一下

  嘱咐道

  “这样吧,明日我去请城中明空大师,代为向东行,帮忙探探天水郡王口风,也是看看如今陇右那边,到底情势如何。”

  唐代佛教繁荣,各地的僧人,在传播过程中,往往也会承担替政权刺探情报,以及联络外交的使命。

  会宁城外,效节军将士已经开始整顿行装,检点辎重,准备出发。

  会州一战,唐军缴获了大量牛羊、马匹。

  虽说效节军骑兵数量并不多,但有了这么多马匹,还有牛也可以作为驮运以及拉车所用。

  全军机动性立马提高了一大截

  九千人,除了留在朔方看家的两千,剩下七千军士,装备了三百辆马车,一百辆牛车,外加一千匹驮马。

  所有辎重和装备都能直接装在车上,甚至士兵行军途中,还能轮流上车休息。

  事实上,鼎盛时的唐军,尤其是安西军,就有大量的“骑马步兵”,即行军时骑马,到达战场后再下马列阵。

  倒不是因为他们骑术不精,而是这种大多是强弩或者陌刀手,作为步兵反而能发挥更大作用,压制地方的骑兵。

  刚刚新婚数月的李业,也亲自披甲出征

  现在可不是垂拱而治的时候

  既然行军能力大大加强,李业也不想耽搁,全军只在会宁修整数日,连朔方方向的粮草补给都懒得等,直接带上数百名归附的部落汉民,然后让他们驱赶着羊群,跟在大军后面。

  不过李业还是懂,让每火军士十人,携带一块劣质的茶砖,用来确保必要的维生素摄入。

  当然,和以往最不同的,还是在于医疗手段。

  李业吸取了之前,灞上之战伤亡惨重的教训。

  专门以都为单位,每都挑选十名伶俐手巧的军士,集训教授简单的包扎和伤口处理方法。

  到了他这个层次,许多事情都不用亲力亲为,把一些详细的操作解释后,自然有人执行。

  而在其中,新任会州刺史李愚到让他高看一眼

  李愚专门带着纸笔,找上门来,把李业所言一一认真记下,然后回去总结成文。

  他从当地征发了上百汉民,与会宁城内修建了一个“休养院”,用于安置伤员,采用李业所言的方法,严格监督卫生条件,防范疫病传播。

  这一日,万事俱备,李业率大军出城,准备继续沿黄河而上,兵发兰州。

  可刚出城,就收到了禀报

  来自敦煌的明空大师造访

  喜欢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: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书海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dxs6.cc。顶点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ddxs6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