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新时代(下)_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
顶点小说 > 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 > 第31章 新时代(下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1章 新时代(下)

  张濬(一些史料上也叫张浚)这个人,的确是此时朝廷中,最符合韦昭度要求的了。

  因为对方确是为数不多,有过统兵经验,得罪过宦官,又忠诚于皇室的文官大臣。

  这几重身份里,文官士大夫出身,表明对方不会有藩镇割据的风险,得罪过宦官,表明了政治立场,而有统兵经验,又证明了能力。

  韦昭度又向李杰详细介绍了此人

  张濬出身河间望族,性格洒脱狂傲,好说大话,离经叛道,喜欢研究纵横之术,本来并不受士林欢迎,也一直未能入仕。后来不知怎么入了杨复恭的眼,被推举为太常博士,但他又不会为人,很快又得罪了自家举主,自然也就被边缘化。

  直到黄巢之乱,李儇弃了长安西逃,路上,张濬点汉阴县令李康献上数百骡车的干粮,解决了君臣逃难途中的粮草短缺问题。所谓锦上添花抵不过雪中送炭,张濬立即高升,被召拜为兵部郎中。

  再后来,王铎平叛,张濬又被王铎召入幕府,担任都统判官,甚至与当时同在关中的李业,也打过些许交道。

  而最能证明其人能力的,还是中和二年时,张濬受命作为使者,出使青州平卢军宣诏,让当时的平卢节度使王敬武讨伐黄巢。结果到了才知道,王敬武已经接受了黄巢授予官职。

  本来事到如此,应该掉头就跑才是,没想到张濬不仅不怕,直接单骑入城,见到王敬武,当面斥责其不知君臣礼数,有什么脸面统驭军民?

  王敬武愕然间谢罪,张濬立马当着围观的所有平卢军将士大声宣旨,让此事传遍全军,再召集众军佐表明朝廷大义,众军佐皆表示愿效忠朝廷,王敬武只得弃掉黄巢伸来的橄榄枝,跟随张濬,西征讨贼。

  李杰听完,果然赞叹,没想到朝中居然还有如此胆识的大臣。

  而且张濬的立场十分鲜明,回朝以后,今年年初,本来一度要出任为兵部尚书,但因为多次弹劾杨复恭专政柄权,得罪了对方,便被踹到一边。

  可他又担心,既然这人得罪了杨复恭,自己如果提议以张濬为相,杨复恭那边肯定不会同意。

  对此,韦昭度的建议是,先不要急着提拔张濬为相

  “殿下既然要培养亲信人马,不妨先任命张濬为鄜坊节度使,张濬本就是兵部侍郎,顺理成章。”

  鄜坊镇又称保大军,是现在为数不多,还受长安辖制的藩镇了。

  本来按照剧本,鄜坊军在朱玫之乱期间,就会被李思恭趁机让自家兄弟,李思孝吞并,纳入党项势力范围。

  但现在由于李业的存在,李思恭当然是不敢这么横的,也因为朱玫之乱迅速被李业率兵平定,鄜坊在李克用、王重荣退兵之后,便又重归朝廷辖制。

  “可若杨复恭还是不愿,又当如何?”

  李杰还是有些拿不准

  韦昭度摇头道

  “殿下不妨先提拜张濬为相,杨复恭必然不许,再议鄜坊节度使之事。”

  随后又稍稍迟疑,接着道

  “杨复恭虽为权宦,但亦有所惧,殿下可与崔相公先行言语,由其上书,杨复恭必然不敢轻易驳斥。”

  李杰闻言,很快也想通了其中关碍,崔安潜和其他宰相不一样,人家背后是站着人的。

  说到这里,李杰也问出了自己心中一直有所思考的疑问

  “相公以为......凉王,可否为朝廷依仗?”

  这个话题,也不是李杰第一个提出了。早在当初平朱玫之乱前,就不止有一人,议论过,请凉王入朝,摄理朝事,为平章军国重事。

  这样朝廷便能多一支足以抗衡天下藩镇的强兵。

  但韦昭度却是认真摇头道

  “万万不可!”

  “凉王其人,外表的确恭谨,可正是如此,应知其人必然所图甚大,恐怕其志不止在于为王、为藩。只是因为其人乃宗室,为图声名,不会主动与朝廷交恶而已,若藩镇作乱,暂借其力可以,但想作为屏障依靠,却是饮鸩止渴之道!”

  韦昭度所言非虚,其实李业的野心,也就糊弄一下寻常百姓士子,对于上层的政治动物,以及精明人们而言,实在是太明显了。

  天下哪真有如此无私的人?李业以前的作为,或许还能看不出端倪,但等封天水郡王,尤其是平朱玫之乱前后,那般行事目的,是瞒不了聪明人的。

  无非就是想先把大义名分牢牢站住,养望居奇,从朝廷这边,一步步把合法性资产转移到自己那边,以后时机成熟,便是个“旁支代嫡系”的合法流程。

  只是大家虽然心知肚明,却都不愿意戳破而已。

  毕竟对于长安而言,表面忠臣,也比朱玫那种好吧?

  李杰迟疑言道

  “既如此,崔相公可信否?”

  韦昭度答道

  “崔相公与凉王虽为姻亲,但毕竟还是忠于朝廷的,这一点殿下不必相疑。”

  其实他心中还有话没说完,凉王也未必不忠于大唐,只是看谁的大唐罢了。这也是朝中有如此多聪明人,但依旧有人愿意提让李业入朝的原因,因为在许多有识之士看来,想拯救糜烂的时局,从宗室旁支间,推举一位明主,未必不是办法。

  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李杰这才安下心来,认可了韦昭度的提议。

  君臣二人紧接着又围绕藩镇之事,讨论开来,韦昭度毕竟为官二十余载,又久历地方,对当今天下藩镇都算了解,一一为李杰解惑。

  最后李杰诚然询问

  “以相公看来,当今天下,有哪些藩镇,值得朝廷依仗重视,用以制衡?”

  韦昭度闻言稍稍沉吟后,解释道

  “当今天下诸侯虽众,但可称强藩的,其实不多。其中如李业、李克用者,看似宗亲,但所图非小,恐有不臣之志。王重荣、时溥之辈,重在私利,虽不会轻易对抗朝廷,但若无利益,也不会轻易为朝廷驱使。”

  “至于河北、幽州藩镇,早已自成一体,宛若独立一国,不在考虑之列。”

  “倒是江南诸多军将,因为大多为新起,亟需朝廷认可,或能拉拢,只是太远,而且实力大都不济。”

  历数完天下诸侯后,韦昭度有些迟疑,但还是道

  “纵观天下诸侯,也只有宣武军朱全忠,历来对朝廷恭谨,又位于中原腹心,实力也足,不像是异志之辈,或可加以培养。”

  李杰闻言,略有所思的颔首

  这真不是韦昭度收了朱全忠钱,而是事实,以此时长安的角度,朱全忠的确是显得最安全,值得信任的藩镇。

  甚至比李业和李克用,还要值得信任

  因为李业这种,若是以前,的确是藩镇中的模范,但等李业变成了凉王,事情就变了。因为明眼人都知道,当对方变成亲王的那一刻,加上宗室身份,李业已经从皇权的扞卫者,变成了隐藏的皇位竞争者了。

  反倒是朱全忠,没有这个顾虑。

  至于说为什么不担心朱全忠篡位造反,乃是因为此时的宣武军,刚好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上,实力勉强跻身一流藩镇,又没有达到令朝廷忌惮的地步(至少表面上如此)。

  而且所在的河南地区,本是没有地势可以依仗的四战之地,连搞割据都困难,更别说坐大了。

  事实上朱全忠在宣武军发家后,与周边势力都很紧张,去年才刚击败秦宗权,今年立马就开始和时溥打了起来。

  反倒是李业这种,割据山河险要之地,暗自积蓄实力的老阴笔,才让人害怕,河陇距离关中如此近,刘邦据汉中而定三秦,光武据河北而平中原的故事,但凡读过书的,谁不知道啊?

  李杰也留了心思,或许可以在名位上,再提拔一下朱全忠。

  喜欢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: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书海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dxs6.cc。顶点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ddxs6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